行业新闻
COMPANY NEWS
监测为探索环保新道路提供重要支撑
发布日期 : 2015-08-06编辑 : admin 浏览次数 :

环境监测作为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重要支撑,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提升为环境监测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为环境监测作用发挥提供了广阔舞台;现代科技进步和环保产业发展为环境监测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前景;近年来持续加强发展建设为环境监测效能凸显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看到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还应清醒认识到,环境监测工作还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监测综合能力难以适应社会环境管理的新需求;监测工作基础难以满足公众环境权益的新诉求;监测技术水平难以跟上国际环保合作的新步伐;监测体制机制难以突破形势变化带来的新困境。为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好“两件大事”:客观上,环境压力的快速增长必将导致对环境监测技术支撑需求的迅速扩张,环境监测滞后于实际需求在所难免;主观上,环境监测理论研究不深,规律把握不透,导致顶层设计和宏观筹划的预见性和超前性不够。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好“两件大事”

一是以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为统领,科学构建环境监测总体发展格局。环境监测是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的重要支撑,是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环境监测必须坚持以探索环保新道路为统领,以科学监测为主题,以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为主线,以“三个一”(监测管理全国一盘棋、监测队伍上下一条龙、监测网络天地一体化)为指导,以“三个说清”(说清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说清污染源状况、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为目标,加快构建“四大体系”(与环境总体形势相适应,与环保中心工作相融合,与环境监督管理相配套,与公众环境诉求相衔接的环境监测业务体系;紧跟国际发展前沿,符合我国环境特征,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覆盖现有业务领域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总体适度超前,性能先进可靠,配置科学合理,效能充分发挥的环境监测装备体系;法规制度健全,能职界定清晰,监督管理有序,工作运转顺畅的环境监测组织体系)。

二是以环境保护体制综合改革为契机,着力破解环境监测体制机制难题。今后一个时期,环境监测应重点从以下3个方面加速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增加编制、加大聘用人才力度等多种途径,缓解人力资源不足的压力;加大中央与地方各级财政对监测事业的投入,创新经费保障机制,拓展经费投入渠道,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破解工作经费与监测任务不相匹配的难题;从制度、程序和控制手段等多方面保证数据真实有效,同时,通过加强数据公开、检查监督等多种形式,排除监测数据可能面临的行政干扰。

分析形势和任务,认清工作重点

随着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的胜利召开和各类“十二五”环保规划计划相继出台,新时期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蓝图日趋清晰,要重点在以下6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深化环境质量监测,在主动引导环境监管上下功夫。完善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重点流域、地下水等重点监测点位和自动监测网络;稳步建立农村区域监测、土壤监测、生物监测等新领域的监测体系;抓紧健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着力完善空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质量标准;科学设置监测指标,分期实施社会关注度较高和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细颗粒物(PM2.5)、臭氧(O3)等污染因子监测;开展环境监测学科理论研究,健全监测技术体系和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提升对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的综合评价能力,逐步加强环境质量与污染源数据的关联分析,提高监测信息产品应用价值。

二要加强污染源监测,在服务支撑总量减排上下功夫。建立健全污染源监测制度,完善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和监测体系,按照“十二五”总量控制要求,加强氨氮、氮氧化物、温室气体监测,逐步建立重点行业污染源监测与总量核算技术路线,提升环境监测数据对污染减排成效的校验能力,为促进污染物总量减排提供有力支撑;强化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积极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企业监督性监测,加强废水排放重金属监督性监测和废气中重金属监测的技术准备,做好重金属排放数据审核和统计工作;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监督管理和运行维护,科学应用污染源监测数据,促进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

三要探索预测预警监测,在有效防范环境风险上下功夫。建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大气环境质量预报系统,探索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实现风险信息研判和预警功能;在重点区域、流域和跨国界河流开展有毒有害污染物自动监测,及时发现并跟踪环境风险隐患;建设高效、联动的环境风险管理和应急救援技术体系,开发预测预警模拟分析和表征发布平台,逐步构建先进的环境预警监测体系;探索建立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和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和赔偿技术体系。

四要关注突出环境问题,在切实践行监测为民上下功夫。集中力量在重点敏感区域流域优先开展重金属污染、饮用水源地水质全分析等对群众健康影响较大领域的监测工作;探索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等领域的环境监测机制;开展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评价,全面评估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和保护效果。

五要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在不断提升数据公信力上下功夫。逐步建立以实验室分析和自动监测为主,涵盖各监测领域的全程序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完善环境监测标准方法和环境标准样品建设;探索建立国家环境监测能力验证和评估机制,继续开展国家环境监测任务的比对监测、质量抽测和质量控制考核等活动;探索物联网等新技术在污染源、环境质量自动监控及信息发布中的应用,加强对监测数据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今年首先在全国开展以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关监测标准规范的“大贯标”活动。

六要加强人才建设,在着力提升监测队伍整体素质上下功夫。实施环境监测“三五”人才工程、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等,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培训;积极开展环境监测机构与科研院校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巩固和加强环境监测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监测项目、监测指标、技术方法和评价标准等逐步与国际接轨,着力培养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尖端人才。